黨史學習教育

【沿著項目學黨史】重慶果園項目與解放碑的紅色印記

  • 2021/05/20 18:11:21
  • 來源:
  • 作者:
  • 7227次閱讀

重慶果園港重大件碼頭,實現(xiàn)水運、公運、鐵運和空運,立體物流網(wǎng)絡的“無縫對接”,推動ABB項目整體順利搬遷,是重慶港口重要貨運功能的戰(zhàn)略補充,是重慶市級重點水運項目。項目位于重慶市兩江新區(qū)境內(nèi),坐落在上距解放碑約29公里航程的長江北岸。

解放碑的紅色印記

從1938年至1943年,是抗戰(zhàn)最為艱苦卓越的五年。那時重慶作為抗日陪都,成為中國抗日的最后大本營。每個日夜都面臨著日軍的“無差別攻擊”,中國大地硝煙滾滾。

1941年12月,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后,為了動員民眾抗日救國,在今重慶市渝中區(qū)鄒容路、民權路、民族路的十字街頭中心建成了一座“精神堡壘”。

抗戰(zhàn)勝利后,重慶各界決定拆除原“精神堡壘”,在其舊址上建立“抗戰(zhàn)勝利記功碑”。1946年12月動工,1947年8月落成。重慶解放后,1950年國慶,劉伯承將其改名為“人民解放紀念碑”。該碑標志著中國在反法西斯戰(zhàn)爭中取得偉大勝利的成果,也是中國人民解放的重要見證。

民族記憶

“不去解放碑,不能算是到過重慶。”對于這座碑,每個重慶人都有不同的記憶。我們年輕一輩,記憶里的解放碑全是繁華熱絡的街道商鋪和來來往往的人。而老一輩的人忘不了那段艱辛殘酷的歲月,總是要講一講重慶抗戰(zhàn)的故事。據(jù)他們說,這座碑通高七丈七,象征“七七”抗戰(zhàn)。在日軍瘋狂轟炸中被炸毀過,但中國軍民的“精神堡壘”已經(jīng)深入人心。據(jù)統(tǒng)計,重慶大轟炸中,日軍海軍、陸軍航空兵對重慶進行轟炸218次,出動9000多架次的飛機,投彈11500枚以上,超過二萬幢房屋被毀,軍民傷亡數(shù)萬。

抗戰(zhàn)八年,一大批大專院校、科研機構、政府機關、重要工廠,以及一大批教育家、科學家、文學藝術家、工商實業(yè)家由華北、華中、華東和中原各地西遷重慶。轟轟烈烈的大后方知識青年從軍熱潮,呼嘯著無數(shù)愛國知識青年的熱血。那些為戰(zhàn)亂流離來到重慶的學生,那些土生土長的四川子弟,踴躍從軍。1945年4月底,知識青年實際從軍八萬六千人。1945年8月15日,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。那年,艷陽高照,在國泰電影院前,來自全國各地的文藝精英頻繁為軍民表演,歌聲激昂,鼓勵斗志。

重建解放碑

人民解放紀念碑位于渝中區(qū)解放碑商業(yè)步行街中心地帶。碑正面向北偏東,為八面柱體盔頂鋼筋混凝土結構。碑通高27.5米,邊長2.55米,碑內(nèi)連地下共八層,設有旋梯達于碑頂。碑頂向街口的四面裝有自鳴鐘,碑臺周圍為花圃,總占地面積62平方米。

碑座的上半部各面共刻碑文五篇,有1940年9月6日定重慶為陪都的《國民政府令》,1946年10月國民政府文官吳鼎昌撰寫的《抗戰(zhàn)勝利記功碑碑銘共序》,1947年3月國民政府重慶行轅主任張群撰寫的《抗戰(zhàn)勝利記功碑》等。

每逢元旦節(jié),解放碑步行街上人頭攢動,來著五湖四海的人們齊聚解放碑前,等待跨年的鐘聲響起,迎接新的一年到來。

學習踐行

重慶項目黨支部現(xiàn)有黨員12名,重慶黨支部將黨建工作寫入項目施工組織設計,積極開展黨史學習教育,每季度組織黨員到重慶革命基地接受紅色洗禮,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日常工作中。結合“學史力行,奮勇當先”黨史學習教育活動,黨支部以學史明理、學史增信、學史崇德、學史力行為目標,將黨史學習內(nèi)容融入七個“一”的黨建活動中,激勵廣大員工砥礪傳承、擔當奮進,掀起學黨史、悟思想、辦實事、開新局的熱潮。項目部榮獲了2019年度重慶市水運行業(yè)勞動技能競賽建設組一等獎、2020年廣東省工程建設優(yōu)秀質(zhì)量管理小組三類成果、兩江新區(qū)2020年度“助力兩江智慧之城建設”青年突擊隊立功競賽-優(yōu)秀青年突擊隊等多項榮譽。